尉迟敬德,生于北周静帝大定五年(585年),卒于唐高宗显庆三年(658年),名恭,以字行,唐朔州善阳(今山西朔州)人唐初著名大将。尉迟敬德初仕隋,为朝散大夫入唐,为右武侯大将军,讨吴国公,后出任襄州都督,累迁同州刺史,官至开府仪同三司。尉迟敬德出身贫素,年轻时以锻铁维持生活。隋朝末年,兵车屡动,土木不息,征税百端,官吏侵渔,人不堪命。尉迟敬德以打铁更维持不了正常的生括,于是在高阳应募入伍,跟从隋炀帝伐高丽,官至朝散大夫。之后,海内骚然,民不聊生,农民起义如猬毛并起,地主武装似春笋而出,马邑鹰扬府校尉刘武周于大业十三年(617年),举起反隋大旗,建元天兴,尉迟敬德投奔刘武周部下,被授为偏将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,尉迟敬德奉刘武周之命,与宋金刚率兵2万攻河东。至黄蛇镇,又联合突厥,锋不可挡,破榆次,拔介休,克太原。太常少卿李仲文被擒,举军覆没。尉迟敬德率军继续南下,破平遥,取石州,略浩州。唐高祖诏右仆射裴寂为晋州道行军总管与齐王李元吉阻击尉迟敬德,又被战败。唐军步步溃退,尉迟敬德攻晋州,破浍州,节节取胜。同时夏县入吕崇茂杀县令自号魏王,与尉迟敬德南北呼应。之后隋问东守将王行本投归,使关中大震,武德二年(620年),唐高租诏秦王李世民亲自督军进讨,屯兵柏壁,同时派永安王李孝基与于筠、独孤怀恩、唐俭等人攻击夏县吕崇茂。尉迟敬德奉刘武周之命,与宋金刚至介休抗拒唐军。尉迟敬德又与李世民大战于美良川,李世民攻战不胜,便采取疲劳战术,在帕壁守城不战,又釜底抽薪,截断尉迟敬德的粮草。因此,尉返敬德与宋金刚败退介休,李世民率军穷追不舍,围逼介休,背城而阵。李世民令李世勣、程咬金、秦叔宝为北军,翟长怒、秦武通为南军,亘互7里。宋金刚战败遁走,尉迟敬德收余众坚守介休不降。李世民遣任城王李道宗、宇文土及前去劝谕,尉迟敬德遂与部将寻相,张万岁等人归唐。尉迟敬德归唐后,忠心耿耿,南征北战,为唐初的统一稳固做出了眼大贡献。李世民也能大胆用人,命尉迟敬德为右一府统军,率领刘武周旧部8千余人,与诸营相参,东进讨伐王世充。行台左仆射屈突通唯恐尉迟敬德叛变,多次密言李世民,但李世民不听。一日,李世民领500骑巡察战地,刚登北邙山,突然被王世充万余骑包围。王世充勇将单雄信飞马横槊,直向李世民扑来,尉迟敬德跃马大呼,把单雄信打下战马,迫使王世充军队退却,使李世民突出重围。在邙山之战中,尉迟敬德紧随李世民帅兵迎战,横冲王世充军阵,往返无能阻拦,因此大败王世充军,擒其将陈智略,斩首千余级,获排稍兵6000名。邙山之战后,李世民深为尉迟敬德的忠义精诚所感动,亲对尉迟敬德说:众人都说公必叛,我独相保,没想到这么快就得到了报达,并赐金一箧,此后恩眄日隆。武德四年(621年)和武德五年(622年),尉迟敬德随李世民分别镇压了窦建德和刘黑闼农民起义,之后,又从李世民破徐圆郎,屡立战功。武德末年,随着李世民声望的提高,太子李建成感到威胁越来越大,为了对付李世民,保住太子地位,便与齐王李元古结成私党,于是兄弟三人争夺皇位的斗争日益表面化。尉迟敬德勇猛忠义,为人所知,李建成为了发展自己的力量,对他用重金收买,赠金皿一车。尉迟敬德婉言拒绝,李世民知后,更加敬佩尉迟敬德的品质和为人,十分感激地讲到公之心如山岳然,虽积金至斗,岂能移之李建成的收买之计失败后,对尉迟敬德怀恨在心。不久,齐王李元吉遣刺客来杀害尉迟敬德,尉迟敬德根本没把此事放在心里,开门安睡,所遣刺客畏其勇猛力大,不敢入内。这一手落空后,李建成与李元吉又对他加以诬陷,促使李渊下令斩杀,在李世民的固争下方才得免。唐太宗贞观初年,尉迟敬德在阻止突厥的寇掠中又著有新功。当时,突厥日益强盛,侵扰中原,成为唐政权严重的威胁。尉迟敬德被授为泾州道行军总管,击败突厥于泾阳。所获珍宝财物,必散送士卒,于是军队所向披靡,战无不胜。唐太宗要亲征高丽,尉迟敬德提出不可,认为陛下远至辽东,太子守定州,两京空虚,恐有杨玄感之变。他想以此阻止唐太宗亲伐高丽,而唐太宗不听,并授尉迟敬德以本官兼太常卿,为左一马军总管。尉迟敬德的一生,是戎马生涯的一生,自隋末从军至去世之前,南征北伐,出生入死,为唐代前期的强大和巩固立下了汗马之劳。武德时,他经常从李世民铲除地方割据势力,在战斗中,曾两次冒险抢救李世民,使其转危为安,保证了统一全国的战争顺利进行。邙山之役中,若不是他带领军队冲出重围,冲乱敌阵,是不会取得胜利的。在玄武门之变中,又是尉迟敬德左右了时局,阻止了两军残杀,平息了动乱。在处理李建成余党问题上为李世民当权赢得了人心。至于他镇压窦建德农民起义军,是由时代局限性决定的,不能用现在的观点去苛求。